为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水平, 扎实推进消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
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决策部署,将双重消防安全预防机制建设,作为提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措施进行推进,坚持关口前移,风险预控,精准施策,切实提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防范和遏制火灾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完成以“两台帐、一图、一栏、一卡”(消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消防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消防安全风险告知栏和岗位告知卡)为重点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任务。
三、工作任务
(一)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主体责任。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适合本单位消防安全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定期检查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成效。分管负责人要全过程组织、协调和推动双重现防机制建设工作。部门负责人要全面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内容和跟踪管理。全体员工要全程参与消防安全风险点排查、辨识, 评估、管控和火灾隐患排查治理。
(二)双重预防机制重点建设任务。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辨识、科学评定消防安全风险等级,有效管控消防安全风险、实施消防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完成以“两台账、 一图、一栏、一卡”为重点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任务。
1.建立消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合理划分风险排查区域,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消防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辨识,梳理汇总各类风险。对排查出的消防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级,确定消防安全风险类别,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消防安全风险分为红、橙、黄、蓝级(红色为消防安全安全风险最高级)。要根据消防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消防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研究防范消防安全风险的各项措施办法。结合组织架构,以消防安全风险等级越高管控层级越高为原则,逐一明确消防安全风险管控层级(公司级、安全管理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要建立消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台账,台账应包括消防安全风险点名称、 风险描述、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 风险管控措施、管控层级、排查频次和责任人等内容。
2.绘制消防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根据消防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各区域消防安全风险等级,绘制红、橙、黄、蓝四色消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根据各区域消防安全风险等级确定管控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要进行重点管控。
3.设置消防安全风险公告栏。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建立完善安全消防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消防安全风险公告栏,将本区域消防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的火灾隐患、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进行公告。
4.张贴佩戴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在各岗位工作区域张贴或要求员工佩戴岗位消防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岗位主要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可能引发事故类型、管控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加强消防安全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和每名员工都掌握消防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制定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
基于消防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消防安全隐患
排查治理台账,明确各管理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火灾隐患排查范围、频次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
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要按照“五落实”要求,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落实防范措施和整改资金,确保火灾隐患消除。
三位持续提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水平。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持续改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发现问题及时时纠偏、调整,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周边环境变化后的消防安全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消防安全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消防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内。要根据消防安全风险变化,及时调整日常大灾隐检查项目,跟踪火灾隐惠整改进程,确保火灾隐思及时整改。对已经运行多年,实践证明成熟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可以继续沿用,同时进行补充完善,抓紧完成“两台账、一图、一栏、一卡”建设任务。
四、时间安排
(一)安排部署阶段(即日至4月20日)
各地要分别制定本地区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工作方案,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进行部署。
(二)试点经验推广阶段(4月21日至6月30日)
6月底前,各地要全部完成试点单位创建,通过现场观摩、培训会议、印发指导材料等方式将试点单位创建经验进行推广,同时帮助指导单位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明晰双重预防机制“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让消防监督员知道“指导什么、如何指导”。
(三)全面推进阶段(7月1日至11月30日)
11月底前,各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完成以“两台账、一图、一栏、一卡为重点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任务。
(四)
总结验收阶段
(12月1日至30日)
12月底前,各地要全面总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提升措施。
五、相关要求
(-)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及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强化试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媒体宣传推广消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为推进建设创造有利的氛围。
(二)强化统筹推动。各地要将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现有消防年度重点工作统筹衔接。要与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还准化的核心要素进行创建运行,确保各项工作不缺项、不漏项。要指导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将双重预防机制与岗位操作规程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形成长效机制,将双重预防机制作为日常检查内容,多角度、分层次推进创建工作。
(三)强化科技支撑。各地要加强消防安全信息化建设,实现与消防安全重点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有力支撑。要督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加强内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对消防安全风险管控和火灾隐患排查合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
(四)强化督导考核。各地要适时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创建效果。支队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训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力、进展绶慢的县(市、区)进行通报、约谈。
各地要加强推进、总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报支队,请于4月25日前将本地工作方案上报支队;于6月25日、12月25日前将本地双重预防机制半年、全年工作总结上报支队。从5月份开始,于每月3日前将本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月报表(见附件)上报支队。
附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月报表